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寫劇/電影的心得感想了。這陣子一直都很忙,所以縱然看了很多劇/電影,也有很多想抒發的東西,但都沒有時間好好把它們化成文字。這次久違地寫影評,主角竟然是最近大熱的《與神同行》,倒是連我自己都意想不到。一般來說,愈熱門的電影,網上的心得文都會愈多,而且絕不乏精品,所以我都會傾向懶得去寫藏拙。
看到這裡我也不禁自問:那麼這次《與神同行》竟然打破了這個慣例——難道是因為我特別喜歡這齣電影嗎?但想來想去,又覺得不然。
就我個人而言,《與神同行》有觸動我的部分,更是一齣成功的商業片,CG瑰麗,娛樂性十足,但卻因為一些情節處理上的遺憾而與神作失之交臂。不過看完後,腦海思緒翻湧倒是真的——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想把感受寫下來吧。
***以下是有雷劇透,還未看而又打算去看的朋友請右上角叉叉離開***
善惡的兩面鏡子:一面是受害者,一面是自己
先說說我喜歡的部分好了。任何一齣好的電影都必須要有一個主題。沒有中心思想的故事,充其量你只會覺得它很好看,但你不會覺得它很精彩——像風一樣,劃過心頭,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。《與神同行》的立意我覺得是有趣的,就是對於「善」與「惡」的探討。
我知道很多人第一反應都認為《與神同行》是想要描繪是親情的羈絆、母愛的偉大和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,但我的感受有點不一樣。在我看來,親情固然是很重要的部分,但到最後,它們都只是引出「何為善惡」這個議題的一個襯托。
地獄的審判 誰才有資格主持?
《與神同行》的世界觀裡,人死後需要接受地府審判,經過七層地獄——殺人、怠惰、說謊、不義、背叛、暴力、天倫——只有在49天內無罪通過所有地獄的人才享有投胎轉世和僅此一次的報夢機會。
西方世界同樣有七宗罪——傲慢、嫉妒、憤怒、怠惰、貪婪、暴食、色慾,兩者雖不盡相同,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它們說的都是人類天生背負著的原罪,是基於人性缺陷,因此大多數都是無可避免的。某程度上,如果七宗罪/七重地獄之中,你一條罪都沒有犯,那你大概不可能是「人」,而是「神」了。很簡單,只要想想看這點就好了——整整一輩子,你是否能不說一個謊言?你是否能永遠放下私利、出於大義而行事?你是否能一直壓下心中所有負面扭曲的情緒?
——對於人類而言,這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
那麼我們便會陷入一個迷思,既然這世上每一個人都有罪,而犯罪是不可避免的,那為甚麼我們還需要審判?所謂的地獄審判有何意義?再進一步來說,為甚麼我們還要努力?反正我如何拼命去成為一個「善人」都好,我還是無可避免的會犯罪啊。
「在這世上,很少犯錯的人會真心去求取寬恕……更少人能得到對方真心的原諒。」
- 閻羅王
在經歷了六重地獄後,男主角金自鴻(車太鉉飾)來到了天倫地獄,在此處我們終於明白了他孝順表面下埋藏的愧疚究竟源自甚麼。一切皆始於十五年前的那一夜。家境貧困、母親(藝秀晶飾)被診斷患上無法醫治的絕症、全家人沒有一天能吃飽飯,被生活重擔壓得透不過氣來、對人生只剩下絕望的自鴻暗自下了一個決定——沒有管弟弟願不願意、沒有考慮母親是否想活下去——他打算以自己的手了結整個家庭的生命。可就在他拿起枕頭,猶豫不決是否要捂死熟睡中的母親時,弟弟秀鴻(金東昱飾)卻從睡夢中醒過來,目睹了一切。既羞又怒的自鴻暴打了秀鴻一頓後,便奪門而出,逃離了那個他不敢再面對的的家。自此之後的十五年,自鴻拼命地工作,除了消防員的主業外,休假的時候他還兼職司機、侍應,為的是多賺點錢寄回家,以他自己的方式償還罪孽。
可是他再沒有回過家。
因為羞愧、因為內疚、因為他無法直視母親和弟弟的眼睛。
在最後的天倫地獄裡,閻羅王以「弒母」之罪控訴自鴻,並且揭開了多年前的真相——原來自鴻母親當時是醒著,而且聽到了所有的事情。她裝作不知道,是為了不在年幼的秀鴻心上再添一根刺,也是盼著自鴻有一天會回家。
就在自鴻將要被打入地獄受苦時,弟弟秀鴻在向母親報夢的途中,代自鴻說出了他多年沒回家的原因。我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對這段都很生氣,他們不能理解為何母親和弟弟都完全沒有怪自鴻,難道真的一句「血濃於水」、「母愛無私」就可以合理化自鴻的自私了嗎?
可是我不覺得母親和弟弟原諒自鴻單單只是因為他們是一家人,母親的話還可能真的是出於母愛,但弟弟對哥哥沒可能有著那般不問回報的愛。那麼我會想,連弟弟都選擇不怪哥哥的話,是不是有另一層原因呢?
也許對弟弟來說,自鴻一直是個好哥哥。
在那殘酷的一夜之前的日子,也許對弟弟和母親來說,自鴻一直是個好哥哥、好兒子。
這樣一想,突然就釋懷了。
也許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「親情」,而是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光裡,自鴻早就取得了弟弟和母親的諒解。
因此我一直不認同這齣戲的重點是「最心痛是,愛得太遲」。幾乎每兩個影評中就會有一個提到這句說話,然後提醒我們要孝順父母,莫要「子欲養而親不在」。但其實親情只是一個副題,我認為真正的命題還是甚麼是「善」(值得被原諒)、甚麼是「惡」(不值得被原諒)。
▲回到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問題:地獄的審判,究竟誰才有資格主持?
答案是:只有受害者和你自己本人才有資格下判書。
你會留意到其實七個地獄中,所謂的「判官」都沒有真的按照一套硬性準則進行判決,他們最看重的是犯罪者的本意和受害者的感受。
像是殺人地獄中,同僚並沒有怪責自鴻;說謊地獄中,自鴻原意是以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同僚的遺孤;天倫地獄中,弟弟和母親對自鴻表示了寬恕。
到最後,一件事是善是惡,沒有任何一個第三者能替你判定,只有牽涉在事件本身的你自己和受害者才有話語權。即使是地獄的判官,能做的充其量也只是把所有證據都羅列出來,然後看看你是否過得了自己的良心、受害者是否願意原諒你。
我認為這是整齣電影最值得反思的部分。
-
差一步的「神作」:遺憾的部分和沒有呼應的伏筆
《與神同行》的立意不錯,畫面、CG 各方面亦十分漂亮,但稱它為神作確實又有點誇大的感覺。雖然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這齣電影的,但劇情處理上確實有不少惹人詬病之處。
1. 男主角人設不夠豐滿
雖然一直說他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「貴人」,但除了是個爛好人之外,基本沒怎麼描寫過他的內心世界,甚至和母親、弟弟相處的時光也只是輕輕帶過,也難怪後來母親和弟弟的原諒會有人覺得突兀、不能接受。七個地獄中,也只有最後的「暴力」和「天倫」有較深刻的刻劃,前面幾個感覺上像是為了湊夠數才強加上去,尤其其中有兩個還直接跳過了。
比起自鴻,弟弟秀鴻的性格反而要立體得多,因此看到中期我基本上已經不真的把自鴻當成唯一的主角,我覺得自鴻、秀鴻和母親三個綜合在一起才算是電影真正的主角。
▲弟弟的角色討好又有存在感,確實比男主角更像男主角呀……;母親的感情描寫也很豐滿
2. 煽情痕跡過於明顯
已經很久沒有碰過每二十分鐘左右就有一個淚點的電影,也許就是這樣反而讓人覺得有點刻意和麻木。導演很抓得住催淚的節奏,但有很多地方都是我哭過後卻有點奇怪自己為甚麼哭了——也就是沒有甚麼「餘韻」的哭。總括下來,應該只有最後報夢那一段是由衷讓我覺得感動的。
3. 有待解答的伏筆/疑點
- 只有在49天內無罪通過所有地獄的人才有報夢的權利,為何弟弟秀鴻可以報夢?準確來說,為何閻羅王默許使者打破規例?
- 為何自鴻最後反而沒有報夢?我們是否應理解成他把報夢的機會讓給了秀鴻?
- 閻羅王化身成解怨脈試探江林使者的目的是甚麼?
- 江林使者在生之時的古代畫面有甚麼意義?
為續集鋪墊而留下伏線是可以接受的,但不得不說《與神同行》中無法解釋的邏輯硬傷確實有點太多。導演不能假設觀眾一定有看過漫畫或者是一定會看續集,既然是一齣獨立的電影,就不應該留下太多讓人疑惑的地方。這也是我認為整齣電影比較遺憾的部分。
整體來說,我還是會推薦大家去看一看《與神同行》。雖然離神作有一段距離,但亦不失為一部能引人深思之作。
導演已經放話今年八月會有續集,就期待一下續集能否解答我上面幾個疑問吧。
最後送上《HIGH CUT》的封面照,不得不說河正宇大叔在這部很帥氣!朱智勳自他的吸毒事件後很久沒留意過了,這次角色有趣也討好,希望以後繼續好好拍戲吧~
Facebook專頁:黛絲影視手札
Youtube頻道:daisylittleworld
留言列表